win7系统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技术教程 > 详细页面

详解WCDMA软搬迁割接技术

发布时间:2022-05-07 文章来源:xp下载站 浏览: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传统的无线网络站点搬迁,需要中断现网服务,而且只能串行逐片割接,组织工作复杂,资源投入巨大,因此亟需探讨一种低风险、快速建网的搬迁割接方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ZTE BBU+RRU 基站由于采用分布式结构,结合宽带码分多址(WCDMA)同频组网特性,可以方便地实现软搬迁软割接。该方案采用叠加建网然后一次性割接的方法,不影响现网运行,并可以及时回退,能极大地简化搬迁割接工作,降低网络风险。

宽带码分多址(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搬迁割接有多种方案,目前已从传统无线网络的硬搬迁硬割接方案发展到新型的软搬迁软割接方案。对各方案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行性分析和实施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可为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和操作依据。

1 传统搬迁割接方案的困境

1.1 搬迁割接的市场需求

随着全世界范围内WCDMA网络第一波建设浪潮的结束,最早投入建设的部分运营网络,逐渐暴露出系统架构缺陷的问题,需要更新换代以支持高速分组接入(HSPA)。如何更好地在原有网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搬迁割接,成为运营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1.2 传统的搬迁割接流程

传统的搬迁割接,是按照覆盖情况将整个网络分片,选择话务量较低的时间,如夜间,进行搬迁。采用搬迁一片,优化一片的方法进行,逐步完成整个网络的搬迁割接工作。

444x267

传统的站点搬迁流程通常如图1所示。

传统的搬迁割接,可以简单地称为“硬搬迁硬割接”。

传统的搬迁割接流程有以下几个弊端:

搬迁当晚必然造成站点业务中断。对机房空间不够大的站点,串行工作引起的业务中断时间更长。

搬迁当天晚上需要并行投入大量的工程队、测试/优化人员、工程用车。

由于资源投入巨大,所以搬迁当晚资源调度非常复杂。

由于资源限制,一次性搬迁站点数量有限,导致整个网络搬迁周期很长。

长时间不断地重复搬迁、割接、优化,运营商工作量巨大。

网络质量长期下降,可能造成用户流失。

搬迁过程中需要运营商不断地配合,以完成数据操作,不论是人员需求还是技术要求上,运营商都将超额付出。

1.3 软搬迁软割接的推出

运营商搬迁的初衷是:通过搬迁,淘汰旧的设备,引入新的设备,提高整网质量。

由于存在着大量的现网用户,没有哪个运营商愿意看到因为搬迁不慎,引发大量的用户投诉甚至造成客户流失,从而影响品牌形象。因此,搬迁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网络性能的冲击,确保网络质量在搬迁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下降。有鉴于此,积极探讨软搬迁软割接方案势在必行。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本文章关键词: WCDMA 无线网络